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不知該下什麼標題的貓


十天前才在FB說我買了一張

桌面可以傾斜的新桌子,

期待著在那張桌上畫圖。

過去這十天,

它白天幾乎都被Allen霸佔了,

我的優雅時光一直無法好好實現。

現在就期待著他快開學.....


晚上趁他睡著後畫的圖。
拿來娛樂大家一下。

#米雅畫圖

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捧著美麗在手心

美麗的圖畫書
#綠上加綠》和《#藍色小屋》出版了,
兩本都是 #米奇巴克出版 的,
都剛好是我喜愛的女性插畫家的作品,
書的整體質感很好,
每一頁都成就一趟心靈饗宴。

《綠上加綠》是充滿愛、生活與季節色彩的一整年,
在以綠色為基底的大地上,春夏秋冬的到來,
到底給生活和生命妝點了什麼樣的顏色和風味?
大自然的綠,融化在每一天的生活裡,
我們不一定意識到它,但因為綠這個主旋律一直都在,
所以生活各種細微的樣貌都透著綠的清新與舒坦。
我喜愛這本圖畫書透過日常生活裡的觸覺、
光影、聲音、氣味與溫度,
引我回頭重新認識「綠」這個老朋友。

這本書的插畫家費西塔‧莎拉(#FelicitaSala
運用水彩、色鉛、粉蠟筆作畫,
她的頁面看起來隨意自在,
處處散發著溫暖氣息。
人物靈動的眼睛,
讓我不斷想起
她和她的丈夫製作的那些短篇動畫裡的人物,
樸質、清新,非常靠近孩子的世界。


而《藍色小屋》則聚焦在一個女孩成長過程中
和一棟夏日必訪的藍色小屋緊密的情感聯繫上。
這本書的每個頁面
都是一幅散發復古氣味的美麗圖畫,
可以裱框掛在牆上,
輕輕攪動我們對心靈原鄉的嚮往。



那棟藍色小屋豈止是一棟夏日的海邊小屋?
我猜想它在每個閱讀者的心中,
說不定會被解讀為一段深刻的記憶、
一位重要的心靈導師
或是被遺忘了靈魂的自己……
在那棟「藍色小屋」裡,
我們想起自己是誰,
我們被柔柔懷抱,
還被來自心之谷的沉靜波濤哄著入眠。


《藍色小屋》的插畫家潔西卡.寇特妮–堤可
在台灣已經有數本音樂繪本,
大家應該不陌生,
(以上五本音樂繪本,水滴文化出版)

她一如往常,將手繪水彩作品掃瞄,
然後以Photoshop後製的方式進行創作。

這本書中噴畫般漸層的天空、
木頭與屋內牆壁豐富的肌理
以及厚薄有致的雪霜質感等等,
彷彿都被精準計算過,
粗糙和平滑在她的畫裡完美的平衡,
乾乾淨淨,
自成一種美麗。
(本文圖片引自「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FB專頁)

這兩本美麗的圖畫書,
在這個夏季上市,
我捧著美麗在手心,
推薦給想從繪本找到更多更多什麼的你。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米雅寵物

好久沒有錄自己講故事的影像了,

這一回,

因台中市立圖書館北屯兒童分館的邀約,

我講了三本繪本,錄了四十分鐘左右。

 

那天我把錄好的影像拿給女兒看,

我有點沮喪的跟她說:

「今天錄了影像才知道自己老了,

化妝也蓋不住了。」

 

她被我說故事影片中的各種表情

逗得哈哈大笑。

她好像什麼都沒聽見似的,

捧起我的臉,說:

「你好可愛呀!

你怎麼這麼可愛呀?

我好想養一隻像你這樣的寵物。」

然後就在我的鼻頭上親了一下。

 

原來,

老了還有成為可愛寵物的潛力呀!

這種老的感覺說來還真不錯呢。

哈哈哈哈哈。

 

來吧,聽老米雅為你們講三個故事,

如果覺得一口氣聽40分鐘太長了,

幫你分好三段囉。

「米雅為你講繪本故事」影片在此:

https://fb.watch/7ndISjdMJQ/

分段的影片時間如下:

10:01當我長大時

212:56小麗坐電車

329:03小黑山寶

 

歡迎轉傳分享,

這也是給講故事的米雅最大的鼓勵。

 #在北屯兒童分館上按讚和留言可以抽獎喔


點擊,進入「米雅散步道 MIYAH WALKER」FB專頁。

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海狗房東最新著作《發光的樹》出版了

 

在雨後的樹下讀書

海狗房東最新的著作《發光的樹》出版了,
我買的書剛到,我在院子的桑椹樹下讀它,
剛下完雨,樹有一種特殊的氣味。

這本書的質感非常好,
銘黃色的封面布邊讓這本書鑲著一層明亮的溫度。
前後糊貼頁各種藍(藍紫?)的變化,
讓我看見這本書透過顏色變化啟動故事節奏
和收斂結尾情緒的企圖,我欣賞這樣的用心。

這棵樹為什麼發光呢?
我當然不想劇透,這個謎要大家自己去解,
我自己在解謎的那一刻,眼淚跟著掉下來。
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的臉、表情、動作,
都掛在樹梢間,
隨著枝葉的飄搖,
微微撼動此時此刻的我的思緒。

海狗房東的文字很沉靜,
他短短的文字
引我去探探生命中那些會發光的思念,
不是悲苦的思念,
是终於能夠帶著微笑對我想念的人說:
「謝謝你來到世上這一遭,
教了我生命的本相。」

可能是因為我也畫圖的緣故,
每次在閱讀圖畫書,
我都會被插畫家的圖像語言
牽著走向文字之外的另一條小路。
這本書從封面開始,
插畫家貓魚筆下的紫色
完完全全占滿了我的腦袋。

每一頁都有紫色。
大大小小的紫色。
厚重輕盈的紫色。
主節奏的紫、
退居背景位置的紫、
只在邊邊偷偷划過的紫。

我一直覺得「紫」這個顏色非常危險,
往前一步靠紅的快樂太近,
往後一步又會不小心融入藍的沈默太深,
它悠遊在自己剛剛好的輕飄飄裡,
離靈魂的空間很近。

這麼難捉摸的紫,
貓魚卻讓它和海狗房東文字裡靜謐的柔
自在繽紛的彼此接納了。
文字作者能和這樣的插畫家相遇,
太好了。
詩意的作者,
詩意的插畫家,
一本發光的書。


這本書另外有一處讓我驚艷的地方,
是幾個頁面對於黑色、
暗咖啡色色塊及線條的細部處理,
它們會微微發光耶!
如果有機會,
我要問問出版社,
是透過印刷技術給這些頁面加了肌理嗎?
摸著我身旁的桑椹樹皮,
我一直想像著創作者、繪者、編輯三方
絞盡腦汁要讓這本書
好好在讀者心中發光的模樣⋯⋯


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米雅最新翻譯作品《好像在哪兒見過?》上市!

 

米雅最新翻譯作品上市!長谷川義史耶!等好久了!

#好像在哪兒見過》(維京出版)
長谷川義史·繪,市川圭子.文。

如果你喜愛幽默類圖畫書,
請別錯過喔!歡迎轉傳分享。
我翻譯,我負責,
要不要聽我講一下這本繪本背後的創作秘辛啊?

別急!先看一下出版社關於這本書的簡介:

「咦?剛剛跟我打招呼的那個阿姨是誰呢?
我記得以前在哪裡見過她……
到底在哪裡見過呢?
是拉麵店隔壁藥局的阿姨嗎?
嗯……長得不像啊……
還是花店的阿姨?
可是她們長得有點不一樣……
剛剛那個跟我打招呼的阿姨到底是誰呢?」




米雅也常有這樣的煩惱啊!
看到人家打招呼了,就跟著點頭回應,
但一頭霧水想不起到底對方是誰。。。
多年前的學生嗎?
讀者嗎?
孩子同學的家長嗎???
有一次因為想不起來,
腦裡好像卡著一根螺絲,
躺在床上的時候,
一直想把那個人的臉放大、放大,
放大到足以融入生命中的蛛絲馬跡地圖裡。

那種感覺很像在一座村子裡迷路了,
嘗試從各種小徑尋找出路,
各種熟悉的線索在腦裡核對、檢視、
排除、再嘗試,
直到解答出現的那一刻,
才終於能如釋重負的走在康莊大道上。

書中的小男孩就是這樣,
為了解謎,一路想破頭,
想著想著,也把整條商店街走了一遍。
好有趣啊,認人的焦灼感和商店街的介紹
看起來是兩件事,
但是市川圭子和長谷川義史碰在一起,
故事就融成一股幽默勢力了!

市川圭子是關東人,
那她怎麼會用關西腔寫故事呢?
由於先生工作的緣故,
他們曾舉家移居馬來西亞兩年,
在吉隆坡的那兩年,
她說身旁的日本人多來自關西地區,

「有時一天講不到半句英語,
但關西話倒是從來沒離開過耳朵。」她說。

創作這本《好像在哪兒見過?》時,
人在吉隆坡的市川圭子覺得自己遇到瓶頸,
找不到讓這個故事變得更有趣的鑰匙,
直到有一天聽見孩子們吵架時,
關西的孩子用家鄉話大喇喇的回話,
給了她靈感:
「那就用關西腔重新處理這個故事吧!」

結果,當這個故事以關西腔呈現時,
她覺得整本書的節奏就流暢了!
就這麼巧,這本和商店街有關的故事,
竟然由長年居住在大阪商店街的
長谷川義史擔任插畫工作,
這根本如虎添翼啊!!!

大家看圖時,
記得在各式看板上找找長谷川式的幽默喔。

話說回來,為什麼認不出人會讓人有焦灼感?
我想破頭,得到一個目前可以說服自己的結論,
應該跟遠古的祖先為了好好活下來有很大的關係,
畢竟如果認得出是敵人或是朋友,就能避開危險,
這可是重要的生存技能啊!

所以,下次再有孩子怕生的狀況,
拜託不要指責孩子,
他正努力在建立他自己的人臉辨識系統啊。。。
唉唷,扯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