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米雅最新翻譯作品《好像在哪兒見過?》上市!
米雅最新翻譯作品上市!長谷川義史耶!等好久了!
我翻譯,我負責,
要不要聽我講一下這本繪本背後的創作秘辛啊?
別急!先看一下出版社關於這本書的簡介:
「咦?剛剛跟我打招呼的那個阿姨是誰呢?
我記得以前在哪裡見過她……
到底在哪裡見過呢?
是拉麵店隔壁藥局的阿姨嗎?
嗯……長得不像啊……
還是花店的阿姨?
可是她們長得有點不一樣……
剛剛那個跟我打招呼的阿姨到底是誰呢?」
米雅也常有這樣的煩惱啊!
看到人家打招呼了,就跟著點頭回應,
但一頭霧水想不起到底對方是誰。。。
多年前的學生嗎?
讀者嗎?
孩子同學的家長嗎???
有一次因為想不起來,
腦裡好像卡著一根螺絲,
躺在床上的時候,
一直想把那個人的臉放大、放大,
放大到足以融入生命中的蛛絲馬跡地圖裡。
那種感覺很像在一座村子裡迷路了,
嘗試從各種小徑尋找出路,
各種熟悉的線索在腦裡核對、檢視、
排除、再嘗試,
直到解答出現的那一刻,
才終於能如釋重負的走在康莊大道上。
書中的小男孩就是這樣,
為了解謎,一路想破頭,
想著想著,也把整條商店街走了一遍。
好有趣啊,認人的焦灼感和商店街的介紹
看起來是兩件事,
但是市川圭子和長谷川義史碰在一起,
故事就融成一股幽默勢力了!
市川圭子是關東人,
那她怎麼會用關西腔寫故事呢?
由於先生工作的緣故,
他們曾舉家移居馬來西亞兩年,
在吉隆坡的那兩年,
她說身旁的日本人多來自關西地區,
「有時一天講不到半句英語,
但關西話倒是從來沒離開過耳朵。」她說。
創作這本《好像在哪兒見過?》時,
人在吉隆坡的市川圭子覺得自己遇到瓶頸,
找不到讓這個故事變得更有趣的鑰匙,
直到有一天聽見孩子們吵架時,
關西的孩子用家鄉話大喇喇的回話,
給了她靈感:
「那就用關西腔重新處理這個故事吧!」
結果,當這個故事以關西腔呈現時,
她覺得整本書的節奏就流暢了!
就這麼巧,這本和商店街有關的故事,
竟然由長年居住在大阪商店街的
長谷川義史擔任插畫工作,
這根本如虎添翼啊!!!
大家看圖時,
記得在各式看板上找找長谷川式的幽默喔。
話說回來,為什麼認不出人會讓人有焦灼感?
我想破頭,得到一個目前可以說服自己的結論,
應該跟遠古的祖先為了好好活下來有很大的關係,
畢竟如果認得出是敵人或是朋友,就能避開危險,
這可是重要的生存技能啊!
所以,下次再有孩子怕生的狀況,
拜託不要指責孩子,
他正努力在建立他自己的人臉辨識系統啊。。。
唉唷,扯遠了。
買書看這邊:
▹ 博客來| https://reurl.cc/4a6rqv
▹ 維 京| https://reurl.cc/9r6vWj
▹ 誠 品| https://reurl.cc/MA6OWK
▹ MOMO| https://reurl.cc/KAdeDn

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比利和口罩
品芯是我的小讀者,現在兩歲九個月,
我在三民書局舉辦的FB贈獎及抽獎活動認識他們一家。
五歲的哥哥會讀注音,所以會唸比利的故事給品芯聽,
元宵節的時候,她因為太喜歡比利了,
要求媽媽畫「比利燈籠」,
我一看到燈籠,心都融化了,
比利和燈籠的結合,
這是我完全意想不到的結合。
燈籠象徵著團圓、光明和平安,
我很開心能透過創作在幼兒「芯」中點亮一盞燈。
我收到品芯媽媽的來訊,
她說:「因為品芯有時不太配合戴口罩,
就想說用比利來引導她生病時要戴口罩保護自己、
保護別人的概念。」
然後,附上了好可愛好可愛的照片,
我當然又再被融化一次!
原來比利也可以這樣玩!
原來比利也可以在疫情期間為幼兒貢獻一點心力!
謝謝品芯,
謝謝用愛圍繞孩子的品芯媽媽。
要幼兒戴口罩有時確實不容易,
我們都需要這樣溫柔和溫暖的方法!
《 #比利FUN學巴士成長套書 》(三民書局出版)
https://www.sanmin.com.tw/search/index/?ct=K&qu=%E7%B1%B3%E9%9B%85%20%E6%AF%94%E5%88%A9&ls=SD

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
這個週末米雅在南港蔦屋書店
你有報名這個星期六(5/8)米雅在 #南港蔦屋書店 的講座嗎?
要記得來喔。
我想了好多要讓小朋友開心的怪點子,
現在正煩惱著要玩哪一樣比較好。哈!
聽故事的場地得脫鞋子,
如果你不喜歡光腳丫就穿襪子來吧。
我們全程戴口罩進行,請放心!

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5/12米雅台北講座:「繪本與我—— 那些在故事中屏的氣、凝的神」
5/12(星期三)上午米雅在台北「#親子天下Club閱讀講堂」
為大人說故事。歡迎報名或者幫我轉傳分享哦!
主題:「繪本與我——
那些在故事中屏的氣、凝的神」
5/12(星期三)10:30-12:00
我閱讀繪本,有時候覺得繪本也在閱讀我。
它看見我笑了,在某個角落疑惑、
在那個轉彎處被觸動、
在豁然開朗抑或不開朗之間繼續前進。

訂閱:
文章 (Atom)